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9篇
农学   472篇
基础科学   43篇
  246篇
综合类   818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对小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晚熟小豆品种冀红4号为材料,在出苗到开花阶段进行 SD-14(光/暗,14 h/10h)、SD-12(光/暗,12 h/12h)和 SD-10(光/暗,10 h/14h)3个短日照试验,观察了小豆开花和结荚情况。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加速了植株的生育进程,花期缩短了9~10 d,荚期缩短了3~7 d,总花荚期缩短了5~6 d,差异达显著水平;植株的开花期提早,开花高峰期提前18~20 d,日开花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植株的初花节位降低1~2节,单株总荚数达最大值时间提早12 d,结荚数集中于1~10节位,占88.49%以上;各短日处理单荚粒数差异不显著,百粒重均高于对照,单株荚数则低于对照,产量均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短日照处理以 SD-12较好。  相似文献   
62.
烤烟套种蚕豆对烟叶和蚕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烤烟套种免耕鲜食蚕豆的最佳播种期,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烟株封顶后上部烟留叶8片、5片、3片和顶叶全部采收后播种蚕豆对免耕套种鲜食蚕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套种免耕鲜食蚕豆模式比烤烟采收后单一种植蚕豆(CK)中上等烟比例提高0.56%~1.58%,产量提高0.54%~0.63%,产值提高1.38%~2.01%;可提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氮和烟碱含量,增加钾和施木克值,协调烟叶内在品质;增加收入293.18~454.03元/667m2。可提高蚕豆的蛋白质、钙和硒的含量,分别比 CK 增加0.41%~0.56%、11.53%~34.61%和4.93%~11.11%;降低单宁的含量,比 CK 降低18.18%~36.36%。上部烟留叶5片的处理对提高烟叶和蚕豆的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3.
蚕豆蛋白亚基是蚕豆种子贮藏蛋白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鉴定蚕豆蛋白亚基,对了解蚕豆种子蛋白不同亚基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对蚕豆种子贮藏蛋白6个特异亚基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特异亚基中的64、47、42及38ku分别鉴定出4个蛋白:豌豆球蛋白、豆球蛋白前体、假定糖结合蛋白、LEGB7_VICFA;97ku亚基蛋白为分子伴侣GroEL;96ku亚基蛋白由6个具有不同代谢功能的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64.
采用人工盆栽控水试验,对21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期综合评价,鉴选绿豆品种抗旱性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与绿豆抗旱性相关的10个指标经主成分分析被分为3个主成分,其中茎高、茎粗、结荚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绿豆抗旱性密切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绿豆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将21份绿豆品种分成:强抗旱品种为‘良丰1号’、‘HX04037’和‘榆绿1号’,中抗旱性品种为‘嫩绿1号’、‘兴绿1号’、‘天山大明绿’、‘西绿1号’、‘绿宝绿豆’、‘赤绿3号’、‘白绿1号’、‘中绿1号’、‘晋绿1号’、‘八宝绿豆’、‘中绿6号’、‘鑫绿1号’和‘HX04050’,弱抗旱性品种为‘冀北12-1号’、‘绿珍珠2号’、‘ZKY-2’、‘白绿522’和‘邯绿8号’。  相似文献   
65.
为建立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SBMV)的快速、简便、高通量检测技术,加强该病毒的口岸检验检疫,以提纯的SBMV粒子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株19C3、19H9和20G4,其分泌的SBMV腹水单抗效价均达到10-7,且3个单抗与感染SBMV大豆叶片组织粗提液有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不与感染南方豇豆花叶病毒(southern cowpea mosaic virus,SCPMV)的豇豆、健康的大豆、毛豆、豌豆、蚕豆和菜豆叶片组织粗提液发生免疫反应。以制备的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植物中SBMV的ACP-ELISA和dotELISA两种血清学方法。3个单抗中19H9单抗的检测灵敏度最高,以其建立的ACP-ELISA和dot-ELISA方法检测大豆病叶粗提液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163 840和1∶10 240稀释浓度。利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可从上海口岸截获的大豆种子中检测出SBMV,且该检测结果得到RT-PCR方法验证。表明制备的SBMV单抗及建立的SBMV血清学检测技术可有效用于我国SBMV的口岸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66.
曹毅  李人柯 《长江蔬菜》1999,(10):12-13
连续自然接虫研究表明,长豇豆和丝瓜开花结实期美洲斑潜蝇产量损失与幼虫密度关系分别符合上列方程:Y=-0.01138+0.00035X(r=0.9953);Y=-0.005527+0.00061X(r=0.9634)。根据当前价格和防治费用等因素,得出两种蔬菜在开花结实期的美洲斑潜蝇幼虫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884-1029头和1772-1945头。  相似文献   
67.
 本文报道了通过微分干涉衬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所观察到的菜豆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菜豆锈菌夏孢子萌发多产生1个芽管,偶尔也产生双芽管。芽管以气孔侵入为主,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侵入前形成或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气孔侵入的芽管首先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囊,再进一步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由膨大体产生1~2支初生菌丝。初生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初生侵染菌丝在产生吸器母细胞的部位的后部产生分枝,形成次生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蔓延。  相似文献   
68.
蔓生和矮生长豇豆氮磷钾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蔓生和矮生长豇豆的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 ,两类长豇豆对氮磷钾的吸收 ,均以氮最多 ,钾次之 ,磷最少。蔓生类型的吸收比例为 2 .75~ 2 .92∶1∶2 .15~ 2 .75,矮生类型为4 .4 9∶1∶4 .2 1。蔓生类型比矮生类型的吸收量大 ,蔓生类型中白豆角比青豆角稍大。蔓生长豇豆营养生长期的吸收量微少 ,生殖生长期约占总吸收量的 98%。豆荚利用的氮磷钾逐渐增加 ,至结荚后期利用了氮磷的 6 5%~ 70 % ,钾的近 4 0 %。矮生长豇豆在营养生长期的吸收量约占 2 0 % ,生殖生长期约占 80 % ,豆荚只利用氮磷的 35%~ 4 0 %和钾的 30 %左右。  相似文献   
69.
【研究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大豆种子上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免疫捕获一步RT-PCR方法(一步IC-RT-PCR)。【方法】采用抗原捕获和一步RT-PCR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确定一步IC-RT-PCR的反应程序,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及实际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一步I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方法,能够从感染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病毒及健康大豆无特异性反应;应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大豆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来自美国的大豆样品中检出菜豆荚斑驳病毒,检出率为50%。【结论】一步IC-RT-PCR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大豆种子上的菜豆荚斑驳病毒,适用于口岸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70.
Abstract Sole crops and intercrop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bean (Vicia faba L.), at three harvest dates, representing successive growth stages, were evaluated for biomass production of whole‐crop forage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protein (CP), neutral‐detergent fibre (NDF), acid‐detergent fibre (ADF),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 (WSC) concentrations and ash content. Thes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wo field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drilled during the spring of 1997 and autumn of 1997 on Imperial College Farm, Wye, UK.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ptimum 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econd to third harvest dates for the spring‐drilled experiment and the second harvest for the autumn‐drilled experiment. Wheat and bean intercrops were higher in total forage dry matter (DM) yield than either wheat or bean grown as sole crops. Field bean intercropped with wheat led to increased forage quality (CP and NDF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sole wheat, and higher WSC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sole bean. Intercrops also enhanced weed suppression compared with sole bean. It is suggested that winter wheat–bean intercrops may hav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as a moderate‐yielding, relatively high‐quality, low‐input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forage crop with considerable potential with regard to yield and quality and warrant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